水源地环境整治进入“冲刺阶段”
水源地环境整治进入“冲刺阶段”。今日,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2018年第四次视频会议,通报各地相关进展,分析重点难点问题,部署安排下一步工作。
踢好临门一脚,做好冲刺准备。在距离2018年结束还有1个月左右时间的关键节点召开这次会议,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决策部署,进一步推动各地坚定信心、细化举措、攻坚克难,按期按质完成今年各项任务。
整改完成率达95%,12省份完成任务
按照专项行动部署,2018年年底前,长江经济带县级、其他省份地市级水源地要完成清理整治任务,共涉及全国31省份276地市1586个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问题。
截至11月28日,已完成整治问题5970个,任务完成比例达到95%。余下281个问题也在持续推进整改。
与10月10日召开的第三次视频会通报情况相比,任务完成率74%提高到95%,增加了21个百分点,全国只剩下281个问题尚未整改完成。
从省份看,除了上海、宁夏此前已经完成任务以外,又有青海、湖南、内蒙古、西藏、天津、甘肃、山东、四川、福建、海南10个省份完成今年水源地整治工作任务。
此外,湖北、浙江、重庆、辽宁、河北、吉林、新疆、云南、陕西、广西、河南、黑龙江、北京、安徽、贵州、广东、山西等17个省份工作进度也达到90%以上。比之前都有大幅提高。
从各地市来看,第三次视频会的时候,只有长沙等44个城市完成所有整改任务。而现在,已有187个地市完成水源地整治任务,占城市总数的70%左右,余下89个地市也在有序推进整治工作。
为推动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,生态环境部采取视频会方式定期通报情况、分析问题,会议只请没完成任务的地方来参会。“参会人数已经从今年上半年第一、第二次视频会时31个省份276个地市全部参加,到今天参加会议的,只有19个省份89个地市。这充分反映了各地各部门一段时期以来的扎实工作和辛勤劳动。”会上,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对各地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予以了充分肯定。
余下“硬骨头”解决难度大,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攻坚克难
“水源地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,但也要清醒的看到,余下的问题较多,解决难度较大,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。”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发出提醒。
按照最新调度情况,江苏(任务完成率84%)、江西省(87.5%)的完成率在90%以下,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。其中,江苏省剩余问题49个,江西省剩余问题35个。 此外,广东省虽然达到了时序进度要求,但是剩余问题也较多,有73个。
这三个省份是剩余问题数量排行榜的的“前三甲”,合计157个剩余问题占了281个总剩余问题的五成以上。
从地市情况看,任务完成比例较低的有:江西省鹰潭市,任务完成率仅为16.7%;贵州省贵安新区,任务完成率30%;江苏省扬州市,任务完成率57.9%;广东省清远市,任务完成率65.1%,后续任务均十分繁重。
“余下的问题多是‘硬骨头’。”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家,剩下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更大,需要进一步咬紧牙关、攻坚克难。
据统计,剩余281个问题中,涉及农村面源污染问题149个、道路交通穿越问题56个、工业企业排污问题39个、非法排污口16个,以及其他问题21个。
这些问题涉及范围广、协调阻碍大,解决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困难。“对于这些问题,需要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,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、创新工作方法,既要确保整治到位、保障水源安全,又不能给老百姓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。”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。
决不允许为了销号出现虚假整改、表面整改
“整治工作虽然接近尾声,但决不允许各地为了销号而出现表面整改、虚假整改的情况。”会上,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,生态环境部将适时组织“回头看”,一旦发现整改不实、或者采取临时性措施完成后不再推进长效措施的情况,将严肃问责,并向媒体曝光。
为推动剩余问题解决,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强化提高政治站位、倒排工期、彻底信息公开、开好两类会议、建立包保机制、强化技术支撑、集中强化督查、加强信息沟通、强化督促问责等9项工作。
会议特别要求尚未完成任务的省厅负责同志和市县政府负责同志,盯紧最后的问题,精准掌握进度,随时过问工作情况,帮助协调解决难点问题。
为了进一步传导压力,从11月开始,生态环境部在水源地专项行动的APP上开放了即时填报功能,各地对剩余问题可以随时完成随时填报。“真正做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发现、第一时间协调、第一时间解决。”生态环境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在开好视频会基础上,生态环境部还将组织不定期的片会和现场会,针对工作进展慢、任务完成困难的地区,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。
“按照计划,12月,我们还将召开一次视频会,希望下次参会的人越少越好,最好不用开。”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为各地按期完成任务鼓劲加油。
来源:中国环境报